最近,中國建材傳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 。4月16日,中國建材發布公告,預計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三個月,也就是第一季度,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5.2億元 。而在2024年同一時期,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13.5億元 。短短一年,虧損大幅減少 。這一數據的變化,瞬間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。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?中國建材的情況又反映出整個建材行業怎樣的發展態勢呢 ?
先看看中國建材虧損減少的原因 :一方面,主要產品價格上升和銷售成本下降 。水泥和玻璃纖維作為中國建材的核心產品 ,銷售價格有了明顯的上漲 。就拿水泥來說,2025年一季度全國水泥均價401元/噸,同比提高37元/噸 。價格的上漲直接增加了銷售收入 。與此同時,銷售成本也在下降 。以原材料成本為例,2025年一季度秦皇島動力煤平倉價均價713元/噸,同比下降195元/噸 。動力煤是水泥生產的重要原材料,它的價格下降,使得水泥生產成本降低 ,從而提高了利潤空間 。
風電葉片和涂料的銷量增加 ,也為業績改善做出了貢獻 。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,風電葉片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。中國建材抓住這一機遇,加大了風電葉片的生產和銷售 。涂料業務方面,得益于房地產市場的部分回暖以及建筑裝飾行業的穩定發展 ,涂料銷量也穩步上升 。這些業務的良好表現,都為中國建材在一季度的業績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。
不過,中國建材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。水泥銷量的下降 ,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積極因素 。根據統計局數據,25年1 - 2月全國水泥產量1.7億噸,同比下降5.7% 。盡管降幅較2024年全年收窄3.8個百分點,但水泥銷量的下滑還是對整體營收產生了影響 。這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市場雖然有回暖跡象,但整體需求仍未完全恢復到以往水平 。新開工項目數量有限,對水泥的需求增長緩慢 。
再把目光放到整個建材行業 。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,建材行業已經歷接近4年的下行周期 。行業下行主要是因為地產施工等需求快速回落 。房地產市場的低迷,使得新建樓盤數量減少 ,對建材的需求也隨之大幅下降 。競爭加劇、企業“量在價先”策略致使行業價格持續回落 ,行業毛利率下降較多 。很多建材企業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 ,不惜降低價格,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 。
不過,從2024年4季度以及2025年1季度開始,建材行業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。多個品種逐步提價 ,意味著行業價格戰正陸續結束 ,行業正重回“價在量先”的正確跑道上 。玻纖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。2024年一季度起,玻纖普通無堿粗紗、風電紗、短切紗、熱塑紗、合股紗等產品陸續于3月、6月、11月提價 ,玻纖行業價格中樞見底回升的確定性較高 。2025年2月24日,玻纖電子紗和電子布分別提價800元/噸和0.3元/米 。價格上漲的同時,銷量也保持較好增長 。2025年一季度末玻纖行業庫存79.8萬噸,環比Q4僅增加1.99萬噸,單3月環比2月下降1.89萬噸 ,呈現淡季不淡的特征 。
消費建材方面 ,隨著2024年下半年以來二手房交易保持一定熱度 ,疊加行業持續出清,集中度逐步提高 。國補等消費補貼政策助力 ,一季度裝修建材市場景氣度有所提升 。預計25Q1消費建材業績同樣有所修復,收入與利潤或均有同比改善 。
中國建材一季度虧損大幅減少,是自身努力和行業環境改善共同作用的結果 。它不僅反映出中國建材在產品價格、成本控制和業務拓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,也折射出整個建材行業正在逐步走出低谷 。雖然行業還面臨一些挑戰,比如水泥銷量下滑等 ,但積極的變化已經顯現 。對于中國建材和整個建材行業來說 ,未來如果能繼續抓住市場機遇,優化產品結構,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,有望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。投資者和行業從業者也可以多關注這些變化 ,把握潛在的機會 。
消息文章來自網絡
- 我的微信
- 微信掃一掃
-
- 我的微信公眾號
- 微信掃一掃
-
評論